banner

尚品资讯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首页 > 尚品资讯 > 行业新闻

两次搁浅,船体受损

时间: 2024-08-08 点击数:

据外媒的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当地时间周二报告称,2023年4月,由于一家船舶运营公司对船员的指导不足,导致一艘散货船在休伦湖发生搁浅。

2023年4月21日,散货船“John J Boland”号在美国密歇根州的Port Dolomite完成最后一次装载时发生两次搁浅。在之后的航行中,船员们发现船体进水和损坏。

据调查显示,大副根据相关计划、装载软件和草案指导制定出装载计划,船员计划装载3万吨骨料石。

该计划要求吃水不超过26英尺8英寸,但大副错误地认为吃水指南中包含了龙骨下间隙的安全系数,他认为吃水指南的“内置安全系数”“通常”为18英寸,这意味着在完成装载时,龙骨下间隙“至少有18英寸”。

NTSB得出的结论是,船舶运营公司在制定具有足够底梁间隙的负荷计划方面的指导不足是船舶可能发生搁浅的原因。该报告强调了船员了解船舶操作设施特点的重要性。

两次搁浅,船体受损(图1)

报告称:“为了安全进行货物装载作业,船员必须了解他们将要操作的设施的特点,包括码头的水深和潜在的危险,比如附近的浅滩,这可能会影响装载过程。”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强调,有效的公司政策应该清楚地确定底部间隙要求,以协助制定安全负载计划。船员在制订装载计划时,亦应参考海图、测量、潮汐资料、船舶特有的稳定性和装载资料,以及码头/设施资料。

调查还发现,船长在发生第二次搁浅后决定使用主发动机将船只浮起,这也是导致船体受损的原因之一。

起初,在船舶第一次搁浅后,船员使用系泊绳将船只浮起,并继续装载,这可能使情况更加恶化。当这艘船第二次搁浅时,船长把船从码头上倒了下来,导致船底进一步刮蹭。

文章出处:航海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